二十年。
不过胡克发明的显微镜倍率只有20倍,虎克的则达270倍。
因此真正的说法应该是胡克发明了显微镜,虎克发明...或者说改良了倍显微镜。
另外在生学贡献上,胡克虽然发现了细胞,但他观察的是木的切片。
胡克放大后发现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间,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了它们。
但实际上。
他观察到的是死亡的细胞,他所看到的只是残存的植细胞。
而列文虎克则观察到了活的微生细菌,因此他才被认为是微生学的创始人。
这就好比胡克和虎克都鼓捣了时空机,胡克穿越到了400万年前,发现了一生的骨架,他把这个生取名成了恐龙。
虎克的技术比胡克好,他穿到了6500万年前,见到了真正的、活着的恐龙。
后者的发现明显要更完整一,但由于前者先行一步的缘故,恐龙的发现者只能归属于前者。
总而言之。
胡克发现了细胞,并且命名了细胞。
虎克发现了细菌,观察到了完整的细胞结构,从而定义了微生。
同时前者发明显微镜。
后者发明倍显微镜。
这就是生书上都讲不清的历史真相。
视线再回归原。
照徐云的设计,整个显微镜的diy过程一共有两个关键:
一是要保证镜成像于目镜方焦,可以用f′(x)=$\frac{1}{3}$计算。
二就是倍数问题。
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光学显微镜极限倍数的人是恩斯特·阿贝,他于1874年发明了1500的光学显微镜。
分辨率约200纳米,也就是最短的可见光波长的一半。
因此想要手搓一架光学显微镜,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现代工艺设备的辅助。
作为曾经手搓过两位数显微镜的技术宅,徐云自然很清楚一件事:
在古代社会,有两类材料可以完的达到折率和散率的比组合。
也就是冠冕玻璃和火石玻璃。
在21世纪,冠冕玻璃基本上和蔡司镜被捆绑在了一起。
但其实呢。
它是一类阿贝数大于50的玻璃,也就是镧系玻璃。
本土的镧矿场地主要在蒙和江西,也就是唐代的江南西,宋朝的江南西路,后世打开龙都辣椒的地方。
加之镧系稀土特鲜明,以老苏的能力想要找到并不困难。
至于火山玻璃就更简单了。
顾名思义。
这是可以在火山发现的一类矿石衍生品。
虽然以上两者有个比较麻烦的地方,就是一旦理不好,可能残留钍等比较恐怖的放元素。
但如果程得当,这些都可以很轻松的避免开来。
等原料凑齐后,再通过搅动玻璃溶、平凸透镜等一系列技术,就可以制备极佳的消差透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