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作为父亲的他,何尝不是这样想?
在这个当,最惹人怀疑的,除了小皇帝,不作他人想。
他在心里叹了气。既然过去已经无法更改了,那么,就尽量在今后,给这个孩更多的、最大的吧。
这样的大消息,是要传播四方的。远在敦煌的黄朗和吴维安不久后也听说了。而为窦宪多年的同僚和挚友,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次加封的义。
黄朗很失望,“窦侯为什么要这样呢?这不是明摆着要居于陛之上了吗?他这样,后世史笔不知会如何诛伐呢,也有损他英雄的本。”
吴维安却比他镇定许多,喟叹着说,“英雄?窦侯也许心里曾有过那样一个梦吧。但现在的他,已经不仅仅想一个简单的英雄了――从他带人去燕然山,刻石记功,你就该明白。”
还是恰好死在她刚把盟书递来的第二天。
朝中的意见就这样达成了统一。窦宪大大地松了一气,定了一个月后,正式加封。
申太妃去世的消息不久就传了去。
他想起先前,履霜在知一切的真相后,曾经痛哭,说她宁可窦武是个很的孩,让她忍不住每天想打他,也不愿见他这样乖巧。
黄朗听了他的言外之意,慌乱了起来,“你,你是赞同他的?怎么会这样?太守,太守你怎么会这样呢?”
原本还定地相信着他,称成息侯不可封王的大臣们,到此时也化了来。自疑是否看错了人?有一半人转而追随起窦宪来。剩一半却还保留着忠君的风骨,不愿如此,辞官归隐去了。
力地对别人好。
吴维安淡淡地叹了一气,“有些话,我从未和你说过。同叔,是的,我赞同他。因为他是我这一生,由衷钦佩的一个人。也许你不知,我其实是寒门,父母都是边境的贫民。一直到十一岁那年,他们都被匈的寇所杀,我被一位远方的,中举后留京为官的叔父收养,才算是换了份。寄人篱之苦,种种实在难以言说。因此在成人后,我心里一直有个梦――回来,回到我父母死去的地方,尽量阻止此类的事发生。为这,近三十年来,即便有数次的升迁机会,但我不愿离开敦煌一步。我想,虽然我不见得有多大能量。但至少,我在这里太守一天,就会尽量阻止匈犯边。可是,我牺牲了我的三十年,得到的是什么?永平十年的七月十四,我永远记得那一天。我回京述职,洋洋洒洒列了对抗匈的策略,显宗皇帝却说,弃匈,退守邻郡。那个瞬间的失望,我到现在还记得。我恨,恨我自己生错了时代,没有遇见对的君主。我宁愿生在光武帝的时代里,生在一个乱世里,上阵当一个普通的
早先窦宪已命人放话风:太后有意趁着半个月后的大节,赦免申太妃。却不想太妃却未熬到那个时候,就这样死了。
黄朗愣住,“...早在那个时候,他就有了不臣之心?”他不满起来,“那太守,您当时为什么不说呢?”
吴维安平淡地,“我没有要说的理由。”